(D)1.教育家 (A)杜威 (B)佛洛伊德 (C)泰欣斯凱納 (D)福祿貝爾 嘗以教師比喻為園丁。
【解析】福祿貝爾係幼稚教育之父,認為學校是花園,教師是園丁,學生是花草。福氏建立了幼稚園(Kindergarten),以落實自然主義與兒童本位教育思想。
(B)2.杜威說教育即生長,他所謂的生長 :(A)生長的成熟 (B)習慣的獲得與創新 (C)心理的成熟 (D)人格達到永恆的善。
【解析】杜威的教育理論奠立在實用論與經驗論上,其認為使學生直接參與生活的活動,從實際活動中增加經驗,經驗的獲得即是習慣的獲得與創新。
(D)3.進步主義教育之主張強調: (A)教材本位 (B)教師本位 (C)社會本位 (D)兒童本位。
【解析】所謂進步主義係只有別於傳統的教育方式,傳統的教育重視成人與社會本位,而進步主義則重視兒童本位與個人本位的教育方式,以滿足兒童的需求,協助兒童自我實現的教育方式,係人本主義的教育思潮,如現今的森林小學與下山學校即進步主義理念的實踐。
(D)4.夏山學校(Summer-hill school)的創辦人尼爾(A.S. Neil)主張:「寧可養成一個快樂的司機,也不要教出痛苦的學者來」。這種思想的主要理由為何? (A)勞力的生活簡單樸實,不似勞心的生活那樣複雜而不快樂 (B)社會過度注重學識,造成缺乏默默奉獻的基層勞動者 (C)生活的首要目的是快樂,工作內容為何並不重要 (D)快樂地工作,和積極地生活,是成功人生的象徵。
【解析】夏山學校的教育理念雖然具有極端的人本主義的色彩,然教育係向上向善的工作,並非完全放任自由,因此即使身為中下階級者,若能過充實而有意義的生活,則樣能活出生命的尊嚴與驕傲。
(A)5.有關進步主義(Progressivism)教育主張的敘述,下列何者正確? (A)兒童應依其本性而自由發展 (B)教育要回返本源,如讀、寫、算技能的學習 (C)鼓勵閱讀經典巨著 (D)學習必須勤奮、專心。
【解析】進步主義係應用杜威的「教育即生活」、「教育即成長」、「教育式經驗不斷改造的歷程」、「以學習者為本位」的教育思想,因此強調讓兒童能自由學習,並依其獨特的個性以發展其潛能。夏山學校與森林小學,即其教育思想的實踐範例。
(C)6.「孟母三遷」的故事,是強調下列那一種教育的重要性? (A)身教 (B)言教 (C)境教 (D)制教。
(C)7.開放教育的提倡受到那一個心理學派的影響? (A)完形心理學派 (B)行為主義學派 (C)人文主義學派 (D)認知發展學派。
【解析】開放教育係以尊重學習者的自由意志而立論,而人文主義乃強調以學習者為本位,重視學習者的自由創意。
(D)8.自然主義教育經典《愛彌兒》 (Emil)的作者是: (A)福祿貝爾(Froebel) (B)杜威(Dewey) (C)赫爾巴特(Herbart) (D)盧梭(Rousseau)
【解析】福祿貝爾著有《幼稚園教育》、杜威著有《民主與教育》與《思惟術》、赫爾巴特著有《普通教育學》。
(B)9.「我們是在教兒童,而不是在教書本。」這句話是強調何種教育哲學觀點? (A)唯實主義論(B)自然主義論(C)自由主義論(D)生活預備說。
【解析】盧梭係提倡自然主義之教育學說,主張一切以自然為至善,以兒童為本位的教育學家。
(B)10.尊重別人,把別人當作獨立的個體,而不是供自己利用的工具,這種觀點,是下列那一種道德原則的主要意義? (A)普效性原則(Principle of universalizability) (B)吾-汝原則(Principle of I-thou relation) (C)自由原則(Principle of freedom) (D)自律原則(Principle of autonomy)
【解析】相互尊重彼此均各為主體,係吾-汝的平等原則。
(B)11.「世界圖解」 是教育史上第一本有圖畫的教科書,作者為何人? (A)赫爾巴特(J.F.Herbart) (B)康米紐斯(J.A.Comenius) (C)洛克(J.Locke) (D)杜威(Jhon Dewey)。
(C)12.對世界各國小學教育影響很大,被尊為「現代小學教育的鼻祖」者為何人? (A)盧梭(J.J.Rousseau) (B)斯賓塞(H.Spencer) (C)斐斯塔洛齊(J.H.Pestalozzi) (D)福祿貝爾(F.Froebel)
【解析】裴斯塔洛齊提倡愛的教育,曾經在歐洲各地設立基本教育機構,教導窮鄉僻壤的幼童,學習基本的讀、寫、算與手工技藝謀生知能,而這種教育傳授基本知能的基本教育機構後來就演變成小學,因為小學即實施基本的聽、說、讀、寫、算與生活知能的教育場所。是以,裴斯塔洛齊備尊為「現代小學教育的鼻祖」亦為西方的「平民教育之父」。
(C)13.主張人初生時有如一塊白板,空無所有,一切知識及善惡觀念,皆透過五官由經驗而得的,乃是: (A)盧梭(J.J.Rousseau) (B)裴斯泰洛齊(J.H.Pestalozzi) (C)洛克(J.Locke) (D)福祿貝爾(F.W.Froebel)
【解析】洛克係經驗主義者,強調人天生如蠟板,必須透過後天的環境加以填補,其填補的管道,即透過人所具有的視、聽、嗅、味、動等身體感官知覺。
(D)14.在西方早期,哪一種出身的兒童才可以接受教育?(A)奴隸子弟 (B)農民子弟 (C)勞工子弟 (D)貴族子弟。
【解析】教育在早期係貴族所掌控的資源,十九世紀以後逐漸發展國民教育制度,平民始能接受教育,二十世紀的民主教育的發展,教育機會均等的概念才推廣開來,受教育的權利係全民享有的權利。
(B)15.根據美國哲學家杜威(J. Dewey)的觀點,下列何者是拙劣教育目的特徵? (A)以兒童的內在活動及需要為基礎 (B)對於每個兒童而言都是相同的 (C)應是切近而可預知的 (D)足以直接影響為達成目的所採行的步驟。
【解析】杜威強調以學習者為本位,每個學習者的基本特質均不同,因此要採取適性教育。
(B)16.創立「兒童之家」的是那一位學者? (A)福祿貝爾(F. Froebel) (B)蒙特梭利(M. Montessori) (C)愛倫凱 (E. Key) (D)培斯塔洛齊 (J.H. Pestalozzi)
【解析】蒙特梭利係義大利的兒童教育家,曾創「兒童之家」以及「蒙氏教具教學法」,發揚福祿貝爾的幼稚教育理念。
(C)17.認為知識乃來自感官與外界互動後的體驗,有耳可聽、有眼可見,是: (A)理性主義 (B)理想主義 (C)經驗主義 (D)實用主義。
(D)18.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採用的教學方法,依據下列何者為宜? (A)法令規定 (B)校長指示 (C)專家建議 (D)避免產生標籤作用。
【解析】: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採用的教學方法,必須針對學生的特質以兼顧有教無類與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。然而因材施教可能產生學生彼此間的差異比較,而造成教師面對成績好的學生與成績差的學生之教學方法有所差異,學生可能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,而產生學生自貼標籤的作用,認為自己就是屬於哪一類型的學生,因此老師才會用這樣的教學方法教導自己,容易產生自我否定或自我膨脹的異常信念與行為表現。職是之故,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採用的教學方法應避免產生標籤作用。
(D)19.學校的輔導工作應以何種學生為對象?(A)適應不良者 (B)身心障礙者 (C)學習遲緩者 (D)全體學生。
(C)20.下列那一項不屬於教學的物理環境? (A)座位安排 (B)噪音 (C)師生溝通 (D)教室空間。
【解析】:教室的硬體設施是指可以見到的外在環境因素而言,包括座位安排、噪音、教室空間設計、學校環境規劃、建築物結構與型態等,屬於無生命的「物」之層面,也稱為物理環境。而師生溝通係「人」的互動,因此不屬於物理環境。
※請您說明「幼兒教育哲學」的意義與內涵?